目前分類:修定 (2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以下依覺音論師的清境道論:

 

業處是作業的地方,做甚麼業呢?修定;所以業處也可說是修定的方法,據說以前修行人碰面,總離不開 "你的業處是?"、"目前進展如何?"、"你的安住處是?".....

 

清淨道論的四十業處是: 十遍、十不淨、十隨念、四梵住、四無色、一想、一差別。

A.十遍
地遍、水遍、火遍、風遍、青遍、黃遍、赤遍、白遍、光明遍、有限虛空遍
可至四禪

 

B.十不淨
膨脹相、青瘀相、膿爛相、斷壞相、食殘相、散亂相、斬斫離散相、血塗相、蟲聚相、骸骨相
初禪


C.十隨念

佛隨念、法隨念、僧隨念、戒隨念、捨隨念、天隨念、死隨念、身隨念、入出息隨念、寂靜隨念

身隨念至初禪,入出息隨念可至四禪,其餘八隨念只能得近行定

 

D.四梵住
慈、悲、喜、捨
捨是四禪,慈悲喜可至三禪

 

E.四無色

空無邊處、識無邊處、無所有處、非想非非想處

四禪

F.一想

食厭想

只能到近行定

 

G.一差別

四界差別,地、水、火、風四界差別
只能到近行定

 

近行定導入:八隨念(除身隨念和入出息隨念)、食厭想、四界差別 (10種)
安止定導入:十遍、十不淨、身隨念、入出息隨念、四梵住、四無色(30種)
        四禪:捨、四無色
       
初禪至四禪:十遍、入出息隨念
        初禪至三禪:慈、悲、喜
        初禪:十不淨、身隨念

似相、相所緣:十遍、十不淨、身隨念、入出息隨念22種;其餘18種為非似相所緣。
自性法所緣:八隨念(除身隨念和入出息隨念)、食厭想、四界差別、識無邊處、非想非非想處12種

不可說所緣:四梵住、空無邊處、無所有處

動搖所緣:膿爛相、血塗相、蟲聚相、出入息隨念、水遍、火遍、風遍、光明遍(太陽等圓光所緣)八種,所謂動搖只有在似相前分,在似相階段就固定不動了!其餘的都是不動搖所緣!

 

       

阿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修定一般來說需有個所緣境,就算無所緣,也是以無所緣(無相)為所緣境,否則心念飄忽,定力難以鍛鍊。

 

所緣境一般可分為有相和無相,傳統南傳(醫清淨道論)可分為四十業處;北傳又發展出各種方便,但不離止觀,可從這四十業處看到其發展軌跡。(有機會再來淺述這四十業處)

 

很多人打坐修定,知道方法,卻不知道次第,就一直停留在方法,沒辦法深入,很可惜!

 

用功之初,心念所緣之處(業處),也就是我們的所緣境、所用的方法,這叫遍作相;
以出入息念(安那般那念、觀呼吸)為例,你可將心(覺知)放在空氣與口鼻之間的觸覺、腹部的起伏、氣息在體內的漲縮....,選定後就不要換來換去,這最初的所緣境就叫做"遍作"(相),即使是一般沒學習過打坐的人,也可清楚感知到遍作相,可以拿來用功!

 

如果掌握要領,應該很快要升起"取相"(也就是真正可以拿取來做工夫的所緣境)!
遍作相是一般人的共同的經驗,取相就不是一般人的共通經驗,少數人或許在某些特別的時刻曾經有類似的體驗,但大多數人是沒這經驗的,也無法觀想、想像出取相來;

不用功的就算了,如果你很用功,又沒生起取相,那就趕快請教有經驗的師、友,否則只是浪費時間浪費生命;如果老師沒幫法幫助你生起取相,或許他的道德文章、學問修養很好,但他無法指導你修行。

取相是一種穩定的心裡印象(或精微的身體現象),生起之初可能伴隨身體的反應,很多人會被這些前所未有的身體現象所吸引,忘失所緣,一驚一喜,境界就跑掉了;或是抓住這些覺受,變成玩弄身心感官經驗。

當我們以遍作相為所緣,得到初步安穩,身心會有一些感受、變化升起,這時念還是得在遍作上,等這些變化過去、穩定,會有一種穩定的狀態升起,這種穩定狀態就拿來作取相,如果取相不見了或不穩定,就再回到作。


不同的業處(所緣境),使用的方法不同,升起的取相也不同;同樣的業處,每個人的取相也不太一樣(每個人身心、四大狀態不同);同樣念出入息,你注意力放口鼻處,和放腹部,升起的取相就是不同;取相的升起,我認為是修習禪定的關鍵;能以取相為所緣,繼續練習,似相自然會升起,就接近初禪了。


取相可能是光、心裡影像、一種心境、微妙的身體感受(氣的現象),他的特性是不動,或是規律性的動(嚴格說還不是,但可拿來當所緣);如果是變動的光影、顏色、影像或氣感都不能拿來作取相用,還是得回到遍作。而且取相升起的位置必須是當初遍作相的位置。

 

取相為所緣,似相會升起,相似於初禪之相,也可以算是未到地定了(近行定)。再來尋、伺、喜、樂、心一境性五禪支具足,就是初禪了。

似相取相是一樣的,只是似相更加明晰、穩定、寬廣。

不用想太多,先生起取相再說吧!取相能升起,後面的就不是問題,自己會知道怎麼做!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阿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