R0015339  

 

我們生活在資本主義的結構下,表面上大家似乎比較"有錢",生活也比較便利,但生活似乎越來越辛苦,工作時間越來越長;⋯⋯
我們難道不能有不同的生活型態嗎?

作者在深山裡開了一間麵包店,受到馬克思的啟發,他決定不落在資本主義的窠臼,不以追求利潤為目的(但還是要能養家活口,收支平衡才能營運下去),配合在地的作物,直接跟農民購買,利用天然酵母......

 

中間有提到他怎麼收及自然菌種、有機栽培和自然栽培的不同、還有我們怎麼焙資本主義架著走,很有趣,也很引人深思,值得一看。

 

 

 

書中提到,資本家的一個大陰謀是:把食物和生活必需品弄得很廉價!

 

 

這樣不是很好嗎?讓人人有飯吃,沒有人挨餓!

 

 

一般我們的基本工資怎麼算?⋯⋯

 

工作不就是為了養家活口嗎?
衣食行弄得很便利、便宜,這樣工資就能壓下來,然後就能延長工時;
最起碼的養家活口所需下降,工資減低可以理解,但這樣應該會縮短工時阿(不需做那麼累就可溫飽)!

 

事情不是憨人想得那麼簡單!

 

這有兩點:
1.當有了溫飽後,我們會想要更多"享受"或娛樂,資本社會把民生"必需"弄得很低,但其他非"必需"弄得很貴,你會為了這些非必需品拼老命!包包、鞋子、美食、美酒、旅遊....

比較弔詭的是好像是必需品,但又不是必需的東西,比如房子(你可以不要買、用租的阿;手機已由奢侈品往必需品過度)......,這就跟上述的"奢侈品"很不同,奢侈品你可以不要,但這類東西不要好像也可以,但還是很需要.....,只要抬高這些價錢,你只好拼老命!(這些東西又是資本家獲利的來源之一)

2.生活便利,你不需要花太多時間張羅食材、準備三餐;交通便利,你不需要花很多時間在路程上;但你的時間有變多嗎?你不覺得現代人越來越匆忙,越來越沒時間?
為什麼外食的比在家裡煮得多?
省下的時間還是用在工作!

廉價的醫療,其實也是資本主義下的產物;醫療屬於必需品,資本家必須想辦法壓低他!

本來醫療是專門技術是昂貴的,資本社會為解決這問題,保險概念應運而生,但保險就不是非必需(或說已變成準必需);

但如果由國家來執行,那不是社會福利,而是國家與資本家掛勾,打壓勞工階級;所以勞工階層健康情形會越來越差;
醫療體系的資方會喜歡這樣,醫療費用被壓低他們怎麼會喜歡呢?資本家是打不死的,為維持利潤,可以做的有價低成本(人力、藥、儀器、耗材)、提高工時、增加量;被剝削的是醫療的勞方(醫護及其他工作人員)

 

這不是我們當前的醫療環境嗎?醫療的進步有帶來健康嗎?
醫院個管理階層每年還是要列成長率,每個月(甚至每周)要開會看營業額及目標達成率!為了達成這些,當所有能控制的都控制後,能做的就只有是銷售量!所以會很多不必要的檢查、不必要的藥、不必要的刀、不必要的治療...

這就是資本主義下必然的結果,這不是誰造成,我們都是在這股趨勢(共業)下,不由自主的推波助燃!

 

 

我也在想怎麼開一家不追求利潤的咖啡店,來推我的一些想法....

阿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R0015340

R0015341  

 

認識我的人都知道,關於健身、養身,我一向是偏在生活習慣和運動,對於飲食我不會太在乎,只是以一般的概念:少吃(現代人攝取超出需要太多),儘量天然、拒絕垃圾食品或人工添加物!(後者幾乎很難避免)

平常保健,我不太喜歡食聊這樣的概念,當我們有些問題,你想靠改變飲食來解決困擾,用食療這個字眼是OK的;而台灣人對於食療的概念往往是把某種食物當成藥一般,拼命吃,這樣我是不同意的;我覺得飲食必須成為一種習慣,而能長期實踐,而非只是在某個期間,做某些特別的飲食方式!(當然為了治"病"也沒有甚麼不妥,只是當你回復你之前的飲食習慣,問題可能會又再浮現)

⋯⋯

現在很多療法,讓人趨之若鶩,其時只是大家書看淂少,以為是甚麼新發現,其時那些大多數是上百年、或至少5~60年以上曾經流行過;現代一些投機分子,東拼西湊,然後說是獨創,搖身一變,成為名人、暢銷作家,跟著一堆盲目的鐵粉!

我們的體質,除了遺傳,絕大多數跟我們的飲食有關,現代人的問題我相信遺傳的角色不大,只是把他歸咎到遺傳,人會覺得好過一點:這不是我的問題,是遺傳,我也沒辦法!
如果是遺傳,一些文明病不會越來越多!

在:體質大崩壞"這本書的作者偉斯頓.A普萊斯(Weston A. Price 1870~1948)是個牙醫,70多年前已經證實這點,而且留下許多珍貴的資料,70年前他就有這樣的洞見,現代我們的飲食習慣不是比70年前更糟糕嗎?

葛森療法的創始人馬克思.葛森(Max Gerson, 1881~1959),他一開始是未治療自己的偏頭痛而改變飲食,然後發現改變飲食後的副作用---改善了其他皮膚、關節的毛病;所以投入食療這領域!

以上作者提出的觀念都是70年前(時代背景一樣),西方正大步邁向工業化的生活,但仍有不少民族沒跟上腳步,還過著傳統的生活,所以他們有機會看到這樣的轉變和差異;現代人的生活應比70年前的西方進步國家更加"進步"吧!所帶來的問題想必也更加嚴重!

除了上述的飲食觀念,還有生酮飲食、低醣飲食,也都有近百年的歷史;他們的觀念不太一樣,甚至牴觸;多去了解,然後選擇其中一種去實踐;如果是你,你會選擇你比較能接受觀念,還是比較有衝突的呢?

如果是我,我會選擇比較有衝突的,也就是比較沒在我觀念裡的,因為我們能接受的,我們平常就有在做,缺的反而是我們不太認同(但他必須有理,有充分證據)

所以我現在先試生酮飲食

阿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生酮飲食網路資料很多,我寫出來,跟大家上網查差不多,有興趣的自己查吧!

我沒要減肥,也沒癲癇;主要是因為好友的老婆得了SARCOMA,病情似乎控制不下,他們用生酮飲食看能否逆轉趨勢,問我意見,我對這方式完全不熟(在此之前是沒聽過的),上網查了資料,發現似乎可行,也沒太大風險(總比亂吃一些偏方好);想說自己試一下看看它的難處,和身體的反應。

 

我沒有特別的意圖,純粹只是看這樣的飲食、身體產生酮,到底是何感覺,身體有何反應;

我只是不吃碳水化合物(醣),我所能知道含醣的都不吃(這就跟每個人的認知和嚴謹度有關);沒很去精準去測每天蛋白質、脂肪攝取幾克?這樣是不是很不精準、很不科學,不是有些數字就叫科學好嗎?人不是機器,每個人身體的反應不會完全一樣,一克的脂肪能產生多少卡路里,那是實驗室用燒的,他進到人體是這樣的嗎?每個人都是完全一樣的嗎?
用秤的就能知道你吃進甚麼東西多少克嗎?我們吃的都不是純物質,沒辦法這樣算的;一塊100克的肉,裡面含多少蛋白質、多少脂肪?水煮的、滷的、炒的,有沒有不同?不要以為秤了、量了,就是科學精準,那只是自欺欺人。 (我從來對算卡路里這回事就不是很認同)

一般我們吃三餐不會去秤、去量(除非一些疾病在做飲食控制),所以目前的生酮飲食實驗,食物的份量我也只是量其約。基本上我不鼓勵其他人做這樣的飲食控制或實驗,還是有潛在可能的危險,後果我部負責的!

我把這當成另類斷食!

標列體重都是一大早起床,刷完牙,尿完,沒喝水、沒禁時、還沒大便時量!

 

2015.10.9開始,體重 63.8kg

早餐只喝咖啡、茶,和一匙南瓜子油,說實在的我不曉得要吃甚麼?以前吃的大多含醣,還好從年輕時我本來就不太吃早餐的,這幾年比較有在吃;午餐晚餐大概就是炒青菜和筍干滷肉,吃的量大概跟平常差不多,只是少了飯。

一直處於餓的狀態,這種感覺還蠻熟悉的,很像斷食時,但明明有吃,而且吃得不少,但就是"餓",所以我們得飽足感很大一部分應該是來自碳水化合物!

身體表面覺得熱,頭重,有點要感冒的感覺,不知道是飲食的關係(應該沒那麼快吧!),還是剛好身體不適。

 

10.11    W:63.4kg
人是覺得很清爽,但還是覺得餓,有點飄飄、虛虛的感覺,有做些徒手的運動,但沒很激烈,我想我會開始慢慢回到之前的運動強度(因為連假,有點懶,所以運動中斷)!
剛好寄來一些波本威士忌,試了一點(應該不到10CC,而且是慢慢喝),發現酒精反應很快,感覺腦部很快吸收!

晚上頭部有點重(不厲害)
我會去弄尿酮試紙,看有沒酮產生!

 

10.13  W:62.9kg
整天就是一直處於飢餓狀態,即使吃完飯也是一樣,有點影響睡眠(餓感),早上起來比較好一點;有點低血壓、低血糖的感覺(但這感覺是不是就是血壓或血糖低造成也不一定),突然站起會有暈;頭腦很清楚,除了一直被餓的感覺吸引外,很清爽!
所以我們對餓的感覺,真的只是缺糖(醣),不見得真的是攝取不足;
如果我們太依賴醣(碳水化合物),只要體內(腦內)糖降低,就會想要吃;嚴格說是能利用的醣降低,因為糖尿病的人,即使醣很高,他依然想吃;這也間接證實我之前的想法,當你覺得低血糖的症狀時(身體虛軟、流汗),不要急著吃糖果餅乾,人在缺糖時,身體會啟動其他機制,利用庫存,來供應身體的能量,你一覺得餓就吃糖,這樣我們的備用系統久而久之他就會失常;而糖一高我們的胰島素就會分泌,血糖就會下降,你就覺得餓,就想吃,這樣的惡性循混,早晚胰島會操壞掉,沒有胰島素,糖無法利用,即使血糖高,你還是會覺淂餓,還是想吃!
(拜衛生教育普及之賜,很多人一有血糖低的現象,會趕快塞糖或餅乾;其實一般人血糖是不會過低的,即使有也是短暫,人餓個幾天是不會死的,要留意的是糖尿病有吃藥或打胰島素的人,因為額外的胰島素,如果糖攝取不夠或運動消耗掉糖太多,才會造成血糖過低,昏迷等危險;所以我覺得第二型糖尿,初期應該要逆轉是很容易的,可是現在的環境不管醫生或病人都喜歡用藥,飲食控制、運動多辛苦阿)

剛剛吃了一小根芭蕉和美人蕉,主要原因是這些人家送的蕉,本來我是最大消費者,我不吃了以後,有點過剩,怕過熟壞了,丟掉可惜!
不過它糖分應該沒想像多,腦袋沒有飽足感。

 

10.14 W:62.4kg
早餐吃了兩跟小芭蕉,共77g,理由同上,做個紀錄,雖然明知犯規!
下午體重是63.0kg,這跟吃東西、喝水很有關係,所以不要太某某人幾天內瘦了多少公斤!

 

10.15    W: 62.2kg

昨天早上早餐前是62.3kg ,體重應該是穩定了,沒之前掉那麼快!

早上起來沒有餓感,跟以前差不多,所以就只吃兩匙南瓜籽油!(也不知到要吃甚麼,一大早吃肉還是不習慣,前天是煎了個荷包蛋)

大便比較硬,有成形(以前長期是比較軟、散的),比較臭。像是幾天沒大那樣!(基本上我是每天大,除非在外不方便上,幾乎沒便祕過)

 

大便是臭好還是不臭好呢?
我覺得是臭好! 表示有菌在發酵,有東西腐壞是不臭的嗎?

 

今天呼吸道有點燥(不是熱),那種輕微的煙硝味;不知是否晚餐三色蛋多吃了一點,一直有點噁心感,其實這兩天一直都有,只是沒那麼明顯,我再想是不是吃太多,肉吃到有點罪惡感,畢竟以前是不會這樣吃的,幾乎是整鍋酸菜白肉火的肉片吃光,而且是已經加量的!

做完實驗不知會不會中風或淂大腸癌,如果這些跟吃肉有直接相關;就算是這樣,這研究也算值淂!

 

晚上做"你的身體就是最好的健身房"DVD 初階,一小時;蠻累的(但跟之前得累有點不同),但還做得完!

那個噁心感、胃"度度"的感覺還在!

 

10.16  W 61.5kg

體重還在掉,可能跟昨晚劇烈運動有關,一些朋友說你這樣有沒有問題,體重會不會掉太快?
我看不出問題所在,不就是沒吃醣,原本那些就是虛胖掛在那的,我想再來應該就穩定了,我猜大概是55kg吧!(已比大學畢業時還重了)
再來要恢復較激烈的運動,應該還會再快速掉一些,然後平穩下來,再來就會增重了!
所以7~80公斤幾個月減個10%這根本不算甚麼,我一個星期就減了3.6%!
真的不要太關心體重,我是要做紀錄才會每天量;身體狀況好不好不要只是看體重,要檢視身心各個面向。

有朋友知道我在做生酮,問我:
"我也想試,你可不可以教我怎麼做?"
"有沒有食譜、菜單?"
"你油是空腹吃,還是飯後?"

人怎麼被教育成這樣呢?

我的回答是:不怕死的再來試,他可能有風險;我沒有菜單,我只是盡我可能不吃糖和醣(裡面含糖、醣我吃了我也不管);我吃油只是一兩小匙,不定時,想到或餓了就吃,一天不會超過3小匙,大部分是忘了吃多。

真的不要只是被我體重減那麼快,為了減重來試低醣或生酮飲食,這樣是很無明的,而且你恢復以往的飲食習慣,絕對會腹胖;如果你是為了改變你的體質,或許可試試,但一切後果自負,我沒辦法教你甚麼!

10.17 W:61.4

下午去吃了墨西哥複合餐廳吃了一份德國豬腳,開始吃生酮飲食,才發現外面沒有甚麼可吃的,可能比吃素還難;吃完挺難過的,頭痛、肚脹、噁心...,應該是豬腳醃製過!
到晚餐還是很不舒服,只吃了一點東西,有點懷疑是否 Creatinine或ammonia飆高;
晚餐喝了約100cc台啤(卡登堡小麥啤酒),純粹只是試試味道,加上想說試一點碳水化合物會不會舒服點。
結果晚上睡不好,頭痛、想吐,跟以前酒喝多時一樣。

10.18

頭還是痛(左後腦),宿醉的感覺;整理母親留下10幾年的幾罐梅子(塑膠罐裝),打算當肥料,感覺是沒壞,響試試這陳年的梅子是啥味,吃了兩顆(不同罐,我記得一罐是梅酒,一罐是一般的醃製梅),鹹、不太酸、不太甜;很神奇的頭痛、噁心感全沒了;感覺那些做肥料陳年梅子有點可惜。
我想肉類要稍微節制,朋友送來有機椰子油。

 

10.19 W:61.6kg

早上吃了兩小匙椰子油;
午餐後拉肚子(水瀉),應該是吃椰子油的原因;
下午還是覺得渾身沒力;晚上吃花枝炒韭菜花,感覺舒服多了,肉真的膩,稍後喝了一小口75%的大麴,整個晚上感覺很好,很有精神!
我想真的是有些醣類戒斷症候群。

 

11.10  W:60.3kg

生酮飲食(我想我是不合格個的),已經一個月了,也該做個小結!

前兩天多吃了一點醣類,主要是試試自製加米麴的印度烤餅(chopati,但應該算NAAN了,因為有加點酵母;還是有節制的吃);昨天下午隨機量體重竟然是61.5kg(在稍早,吃這些烤餅前幾天有量到59.5kg);體重大概三個星期左右就穩定下來,大概少4kg!

還有最近一個星期,堅果(夏威夷果、杏仁、和腰果)多吃了;主要是嘴饞,還有覺得應該唐不多吧!這兩天頭(由其後腦、頭頸交接處)又覺得脹脹的,我想跟堅果吃多不無關係!舞響只要停一陣子就知道!

 

低醣(我已經不太好意思說自己是生酮飲食)還有一個最大的改變是"便性";以前大便是比較偏軟,甚至是不成型的,但很固定,每天一次(根本不會覺得它的存在,想解就解);現在大便比較硬,成條,也不會難解,但就是總覺得沒完全解乾淨(總覺得肛門壁還有些大便,這是最近幾天才有,我圭就是堅果吃太多,或是這套飲食時間久了,慢慢變這樣),不像以前那麼爽利!

體力稍微差些,不是肌力,比叫試機耐力或心肺功能,最大量運動似乎比較喘些!

在作這套飲食方式心裡最大的疑慮還是肉吃太多,再來纖維性的東西要多吃些!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(未完,我會持續記錄,但不會每天寫,只挑重要的)

 

 

阿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以下依覺音論師的清境道論:

 

業處是作業的地方,做甚麼業呢?修定;所以業處也可說是修定的方法,據說以前修行人碰面,總離不開 "你的業處是?"、"目前進展如何?"、"你的安住處是?".....

 

清淨道論的四十業處是: 十遍、十不淨、十隨念、四梵住、四無色、一想、一差別。

A.十遍
地遍、水遍、火遍、風遍、青遍、黃遍、赤遍、白遍、光明遍、有限虛空遍
可至四禪

 

B.十不淨
膨脹相、青瘀相、膿爛相、斷壞相、食殘相、散亂相、斬斫離散相、血塗相、蟲聚相、骸骨相
初禪


C.十隨念

佛隨念、法隨念、僧隨念、戒隨念、捨隨念、天隨念、死隨念、身隨念、入出息隨念、寂靜隨念

身隨念至初禪,入出息隨念可至四禪,其餘八隨念只能得近行定

 

D.四梵住
慈、悲、喜、捨
捨是四禪,慈悲喜可至三禪

 

E.四無色

空無邊處、識無邊處、無所有處、非想非非想處

四禪

F.一想

食厭想

只能到近行定

 

G.一差別

四界差別,地、水、火、風四界差別
只能到近行定

 

近行定導入:八隨念(除身隨念和入出息隨念)、食厭想、四界差別 (10種)
安止定導入:十遍、十不淨、身隨念、入出息隨念、四梵住、四無色(30種)
        四禪:捨、四無色
       
初禪至四禪:十遍、入出息隨念
        初禪至三禪:慈、悲、喜
        初禪:十不淨、身隨念

似相、相所緣:十遍、十不淨、身隨念、入出息隨念22種;其餘18種為非似相所緣。
自性法所緣:八隨念(除身隨念和入出息隨念)、食厭想、四界差別、識無邊處、非想非非想處12種

不可說所緣:四梵住、空無邊處、無所有處

動搖所緣:膿爛相、血塗相、蟲聚相、出入息隨念、水遍、火遍、風遍、光明遍(太陽等圓光所緣)八種,所謂動搖只有在似相前分,在似相階段就固定不動了!其餘的都是不動搖所緣!

 

       

阿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修定一般來說需有個所緣境,就算無所緣,也是以無所緣(無相)為所緣境,否則心念飄忽,定力難以鍛鍊。

 

所緣境一般可分為有相和無相,傳統南傳(醫清淨道論)可分為四十業處;北傳又發展出各種方便,但不離止觀,可從這四十業處看到其發展軌跡。(有機會再來淺述這四十業處)

 

很多人打坐修定,知道方法,卻不知道次第,就一直停留在方法,沒辦法深入,很可惜!

 

用功之初,心念所緣之處(業處),也就是我們的所緣境、所用的方法,這叫遍作相;
以出入息念(安那般那念、觀呼吸)為例,你可將心(覺知)放在空氣與口鼻之間的觸覺、腹部的起伏、氣息在體內的漲縮....,選定後就不要換來換去,這最初的所緣境就叫做"遍作"(相),即使是一般沒學習過打坐的人,也可清楚感知到遍作相,可以拿來用功!

 

如果掌握要領,應該很快要升起"取相"(也就是真正可以拿取來做工夫的所緣境)!
遍作相是一般人的共同的經驗,取相就不是一般人的共通經驗,少數人或許在某些特別的時刻曾經有類似的體驗,但大多數人是沒這經驗的,也無法觀想、想像出取相來;

不用功的就算了,如果你很用功,又沒生起取相,那就趕快請教有經驗的師、友,否則只是浪費時間浪費生命;如果老師沒幫法幫助你生起取相,或許他的道德文章、學問修養很好,但他無法指導你修行。

取相是一種穩定的心裡印象(或精微的身體現象),生起之初可能伴隨身體的反應,很多人會被這些前所未有的身體現象所吸引,忘失所緣,一驚一喜,境界就跑掉了;或是抓住這些覺受,變成玩弄身心感官經驗。

當我們以遍作相為所緣,得到初步安穩,身心會有一些感受、變化升起,這時念還是得在遍作上,等這些變化過去、穩定,會有一種穩定的狀態升起,這種穩定狀態就拿來作取相,如果取相不見了或不穩定,就再回到作。


不同的業處(所緣境),使用的方法不同,升起的取相也不同;同樣的業處,每個人的取相也不太一樣(每個人身心、四大狀態不同);同樣念出入息,你注意力放口鼻處,和放腹部,升起的取相就是不同;取相的升起,我認為是修習禪定的關鍵;能以取相為所緣,繼續練習,似相自然會升起,就接近初禪了。


取相可能是光、心裡影像、一種心境、微妙的身體感受(氣的現象),他的特性是不動,或是規律性的動(嚴格說還不是,但可拿來當所緣);如果是變動的光影、顏色、影像或氣感都不能拿來作取相用,還是得回到遍作。而且取相升起的位置必須是當初遍作相的位置。

 

取相為所緣,似相會升起,相似於初禪之相,也可以算是未到地定了(近行定)。再來尋、伺、喜、樂、心一境性五禪支具足,就是初禪了。

似相取相是一樣的,只是似相更加明晰、穩定、寬廣。

不用想太多,先生起取相再說吧!取相能升起,後面的就不是問題,自己會知道怎麼做!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阿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• Sep 26 Sat 2015 10:42
  • 盤腿

老一輩老師很強調盤腿,甚至認為沒有雙盤,打坐要深入是不可能的;
所以學習打坐,就得先練腿功!

 

很多學習者光光這第一關腿功就打退堂鼓,更何況修心、修定呢!

 

我們都知道修心跟身體姿勢無關,行、住、坐、臥都可修,所以盤不盤腿不是太大問題;
可是......
老一輩的老師認為,修定跟氣脈、氣機的暢通有關,要打通氣脈、發動氣機,不雙盤不行;
如果無法雙盤久坐,就不要想在修行深入了;所以雙盤久坐是入場卷!

我曾聽聞一位前輩的親身經驗:
在一次禪七中,他雙盤的腳痛苦難耐,就像熨斗放在兩個大腿上,燙啊!
由於在禪堂集體禪坐中,引磬還沒響,所以硬撐不放腿,之後他自述似乎得將意識脫離身體(快暈過去了吧),才能認受那疼痛;就在這時,氣機發動,感覺一團能量包裹身體,就像個金鐘罩,裡面似乎還下著濛濛細雨,異常清涼,腳的疼痛也瞬間消失;舌頭自然像向頂住喉嚨(不是上顎),氣是在身體外流動。


類似的故事,書上也不少;更加深了我們對雙盤重要性的肯定。

我自己也曾經下過腿功,雙盤一個小時以上是沒問題的(當然整天下來會越撐越短),但這關我沒過;一開始是痠痛,之後腳會麻木不仁,腳趾發脹、發青、變冷(血循不好);再來就是深層的痛、灼熱(ischemia,腳趾依舊是冷的、青的),往往這裡就熬不過去了!也慶幸我沒硬撐,我相信很多腳和腰是這樣坐壞的!
(以前,一開始可能要一個半小時,一天下來半個小時就不行了,現在我已經不會這樣玩了)

後來就不再糾結在上面,但也沒放棄打坐,我覺得心為主、身腿次之;

後來的幾次經驗,讓我更確認雙盤硬撐或許是條路,但他不是唯一的路;
以下都是獨自密集的禪坐下發生(7天左右):

A 主要單盤、觀呼吸(出入息念,我是注意腹部起伏)

幾天後,坐約十分鐘,發覺氣下雙腳(不是線狀那種,而是整支腳的暢快、通透),坐30分鐘以上腳都沒有任何痠痛的感覺(不是麻木不仁),是直接可下坐,就像坐沒多久一樣;之後,即使不是每次,但大多久坐不酸不麻,而且是上座5分鐘就知氣有沒下腳;那時有個負作用是,可以不吃東西,只喝水,也不覺得餓,大概3、4天;後來因為要工作就恢復飲食了!

這些現在也退了,坐超過4、50分鐘腳還是會痠麻,但我知道只要給我一些時間,幾天應該就可以坐回來;也讓我明白,能否久坐,前五分鐘、十分鐘就可以知道,氣沒下腳,久坐無益;而且可能傷身!

B 單盤、甚至散盤;念佛、注意呼吸、注意身體(這次的重點,主要是想了解一下念佛的次第;加上念息、念身,也算是一種三密相應吧!)

大概都沒坐很久,30分鐘上下,不管姿勢,以及坐與否,都持續念佛、念息、念身;所以很快、很輕鬆進入狀況,不像以前,前兩天總是很辛苦,且睡得多!
幾天後就感覺身上的氣緩慢的流動(線性的),面前(鼻前)有直徑約5~10公分(很難度量)的光團,很明確的是從腦幹照射出,會隨著注意力而移動,睜眼閉眼都在,閉眼坐時明顯,睜眼活動時較不明顯;氣的流動約坐20分時會停止(我有記時17、8~21、2分鐘,很準),但只要鬆開腿,換個姿勢,或休息一下,即使馬上再坐,氣又會開始流動。

氣的現象,每天、甚至每座都不同,很有意思;連睡時都在變化,由於太美妙、精彩,以致最後兩晚幾乎沒睡著再看氣的變化(或說身體睡了,但有某個部份沒睡)!

這次雖然有氣機的活動,但是氣沒下腳,無法久坐而不痠不麻!但卻是伴隨深沉的喜悅和愛!

 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
以前南老的書上提過,氣機從哪發動不一定,有從下而上、或從上而下...,他認為由下而上是比較妥當的,由上而下是來得快、去得快,氣機要從哪發,似乎是無法決定的;

由我的經驗,我覺得氣機的發動和現象,主要跟使用方法,和注意力的焦點有關;比如我A的經驗,注意力放中下焦(下田),所以氣機由下起,附加作用是腳的氣通暢、不思食;B的經驗放上焦(上田),所以覺知力敏銳、不思眠。

由於我的方式是較和緩,不是猛烈硬逼的,所以沒那麼戲劇性和激烈;
而我也覺得這沒甚麼,阿不就是這樣,也沒甚麼好說的!

 

 

我想是性格使然,有些人比較激烈(就像參話頭,日本臨濟禪),有些人性格溫和(就像默照禪,日本的曹洞禪),偏好的方法也就不同!

 

我是偏向後者!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文章標籤

阿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身心就像一捆緊束的薪柴;
切斷那綑綁的繩子,
讓柴散落吧!

 

桶底脫落

脫落身心、身心脫落

 


阿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同學們,皮繃緊點!

總感覺皮拉提斯有點不太夠力,預計明年春夏來點強度大一點的,我自己先鍛鍊一下!

對於不運動,或只是把運動掛嘴上的人,我們就不提了;⋯⋯
我會想問想運的人,你的目地是甚麼?
1.減肥
2.雕塑曲線、人魚線、馬甲線、六塊肌
3.變大支佬、肌肉男(女)
4.提高競技表現,
5.健康,進而提升、發揮自身的力量和可能性

基本上我個人是設定在第5點,其他的興致不高;
我相信只要在正確的姿勢和操作下,自然會有平衡、漂亮的體態,當然這漂亮是以生物學的角度來說,而非以流行的角度;

現在很多強調鍛鍊甚麼肌、甚麼線的,練出來的,在我看起來是有點病態和不平衡,我實在沒辦法認為那是"美"!

總之,做運動很好,第一要緊的是不要受傷了;沒人指導、自己練,自己要多充實相關知識,不要盲幹;有人指導也要小心,每個老師素質不一,反正有痛就停,千萬不要相信啥再練痛過就沒問題了!

後記
1.
為什麼會說明年春夏天呢?
以我的運動哲學,我們的作息,不只運動,包括飲食,必須跟大自然的節奏配合:
春生(木、肝、筋)、夏長(火、心、血脈)、秋收(金、肺、皮毛)、冬藏(水、腎、骨),所以四季有其適合的運動,春天萬物從嚴冬復甦,所以適合做些伸展、拉緊類的運動;夏天萬物成長迅速,活動性高,適合做些高強度的鍛鍊;秋天漸漸收斂,宜做些導引、吐納,深深呼吸;冬天萬物潛藏,氣宜收斂入骨,宜站樁、靜坐等較靜態的活動!

2.
我比較推薦徒手、自重的訓練,不受場地、器材的限制,隨處可做;而且比較不容易受傷,也不會跟日常活動脫節!

 

 

R0015329  

文章標籤

阿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